百余年从未迁址的三和街小学(转载)

编辑:学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5-04 14:16


百余年从未迁址的三和街小学(转载)

李耀曦


曾经的三和街小学


kok电竞官网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三和街小学

济南南关三和街小学,如今称为kok电竞官网平台(中国)有限公司”,虽然校舍早已旧貌换新颜,但其校址大体上还是在我当年上学时的老地方。这是一所百余年来从未迁移过校址的著名老校。在济南市所有中小学中堪称绝无仅有。且不说历史上还出过不少文化名人。
  早年家住南关永胜街,此街位于三和街中段路西,我家所居小四合院则位于永胜街东口邻近三和街处。那时背着书包上学堂,走出街口向南拐,前往三和街小学去上学,路途不过百十米之遥。
  1961年秋天我由三和街小学毕业后考入济南一中初中。后来方才晓得:原来我所上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名校,历史上都曾出过不少名人。
  三和街小学与济南一中均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是年清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开始兴办洋学堂。于是在山东济南府,“济南官立中学堂”(由原济南书院改建)济南官立初等小学堂”(山东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兴焉。此即济南一中与三和街小学之前身。吾省最老牌之中小学也。
  我上小学那会儿,校园后门有条胡同名叫祭坛巷”,此巷南头东拐过星宿庙”,出口处即为朝山街。当时不知祭坛祭祀的是何方神圣,多年后方才晓得是祭天祭地的天地坛。癸卯年的官立初等小学堂校园就是在南关天地坛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到我上小学时,校园已被一分为二,祭坛巷内原正门,成为济南市聋哑少儿学校的校门,所以非聋哑少儿的小学校门就开到三和街上去了。
  民国改元后,官立小学堂交由民办,曾先后更名为新育小学育才小学。一中老校友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就是于1920年从南城根一师附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转到南关新育小学来的。季羡林因识得个字而进入高小一班,就读三年后于此毕业。
  季羡林毕业那年,新育小学改称育才小学。山东共产党创始人王翔千、王尽美等人都曾在育才小学任过教。二王并非热衷于当孩子王,而是以此为据点,开办工人夜校,宣传普罗革命。一年后国共合作,王翔千、王尽美都参加了国民党,育才小学又成为中国国民党山东支部所在地。1925年夏天的国民党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即是在育才小学校园内召开的。
  由于经常在此进行革命活动,王尽美便在三和街上赁屋而居,租下门牌87号一所小院。这所黑大门正冲南凤凰街的小院,直到1992年三和街片区拆迁之前仍在。王翔千遂也将儿子王希坚从杆石桥成德小学转到南关育才小学来就读。王翔千之子王希坚后来成为革命诗人,山东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令我万没想到的是,革命诗人王希坚之子王肖辛,后来竟与我成为一中初中同学,且为高中同窗,交往数十年的挚友。自然这都是后话。
  当我跨入三和街小学校门时,虽已时隔三十余年,而昔日校园旧貌犹存,季羡林文中所述花园、池塘、假山和那所高台阶上极高极大的屋子”(教员办公室)仍在。只是昔日校内二道门上循规蹈矩四个墨书大字,已为今日大门内假山前影壁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红色大字所取代。校园外的南圩子门与圩子墙自然也已拆掉了(1953年拆除)。我也曾像小季羡林一样钻过马戏团的大席棚。
  文革中我在南圩子外一家历下区所办小厂当工人,竟与季大师内兄彭萍如成为工厂同事。彭擅书法,汉隶极佳,我曾跟随厂里哥们去其佛山街家中求墨宝。当时我在厂里干车工,彭萍如则干翻砂。季羡林的《学海泛槎》,其中一节即为写新育小学。校园旧景重现,往事历历在目,读来兴味盎然。真有一种大师与我同在,历史就在身边之感。
  小学的事情记忆已相当模糊。不过,1958大跃进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跃进与小学生何干?其实不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958大跃进”,全民动员大炼钢铁,学校就不怎么上课了。农村出诗人,城市出画家,城乡都掀起一个大吹牛皮运动。那年我十岁,也曾为大吹牛皮贡献过聪明才智。图画教师周澍岐老师曾率领我这个小画家,桌子上摞凳子,站在三和街小学院墙外,照猫画虎,涂抹绘制大幅大跃进壁画。
  此前一年我们班主任是张家曼老师。张家曼教主课算术,教得很好,但脾气也大,同学们都很怕她。在课堂上,她目光锐利,洞察秋毫,哪个不认真听讲,暗中做小动作,“一颗粉笔头投掷过去,不偏不倚,稳准狠,正好砸中脑袋!在其恩威并施之下,我们三班在全年级五个班之中名列前茅。
  再开学时换了班主任,接替张家曼而来的是纪景新老师。中间好像还换过两个班主任,名字已记不清了。走了一个急性子来了一个慢牵牛。纪景新老师也教主课算数,教学也很认真,但喜欢拖堂。当时周末上午四节课都是算数,她能中间不休息连着上,直憋得一些同学屎尿就要屙在裤子里了。因而被同学们背后起了一个外号叫()遇磨
  纪景新老师一直带到我们这个班毕业。毕业时填报志愿,我第一志愿斗胆填报了济南一中,曾引起班里不少同学侧目而视,认为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乃因我们三班好学生一大帮,我虽然学习尚可,但绝算不上老实听话、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多亏纪老师力排众议,并找了家长相劝,我才如愿以偿。
  世间事多有出人意料之处。在济南一中读书读到高中时,语文教师名张家璇。此人清华出身,学识渊博,一表人才,讲课出神入化。我后来喜欢文学,即肇始于张师之教诲。张家璇、张家曼,两人只差一个字,难道有什么亲缘关系?当时我是语文课代表,心头忽闪此念。多年后贸然相问,果然是同胞兄妹。不承想,我曾有幸先后为张氏兄妹二人门下弟子,也可算人生一奇。冥冥之中果有命运之神乎?

最新导读

扫二维码
返回顶部